兰州理工大学微电子现代产业学院成立于2025年7月8日。这是学校响应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战略部署、服务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。学院以“强基固本、产教融合、创新引领”为核心理念,依托学校深厚的工科底蕴与天水华天科技等企业的产业优势,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、国内一流的微电子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高地。
兰州理工大学作为“工程师的摇篮”,其微电子学科的孕育与发展,可追溯至2002年设立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应用物理(微电子方向)本科专业,两专业均已入选国家“双万计划”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历经20余年深耕,已形成“强基础、重实践、国际化”的鲜明特色。
2020年和华天科技集团联合成立“华天微电子学院”。2021年,学校设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开始招生,标志着学科布局向微电子领域深度聚焦。2023年,学校启动国家级微电子现代产业学院筹建,最终于2025年正式揭牌,完成从学科整合到产教融合的跨越式升级。
学院现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涵盖电路与系统、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、物理电子学、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四个二级学科,以及仪器仪表工程二级学科专业领域。这一学科体系既延续了学校在电子信息与光电子领域的传统优势,又精准对接集成电路设计、制造与封装与测试的全产业链需求,形成“本-硕”贯通的完整培养链条。
学院现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、甘肃省特色专业、甘肃省高水平新工科建设专业,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,实现了与国际工程教育标准的接轨。从传统电子技术向智能化、集成化方向转型,培养出大批扎根西部的行业骨干,毕业生在华为、中电集团等企业中屡获赞誉。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甘肃省教学团队资源,以“理实融合”为特色,与华天科技等企业共建实践平台,学生在芯片封装测试等领域展现出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。
学院现有教师36人,其中专职教师31人,教授6人、副教授18人,高级职称占比超77%,博士化率达84%。以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团队微电子教学科研团队为引领,师资队伍兼具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的产业经验。此外,学院聘任企业导师30余人,来自华天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的技术专家深度参与教学与科研,形成“校企双师”协同育人的独特优势。
学院依托电子信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搭建了集成电路封测协同育人平台,配备先进工艺仿真软件与封装测试设备,学生可全流程参与芯片设计、封装验证等环节。与华天科技等十余家集成电路头部企业开展产教育人合作,覆盖芯片设计、制造、封装、测试全产业链,构建“需求对接-项目共研-成果共享”的创新生态。
学院以“准工业化、国际化”为目标,探索独具特色的校企联合育人培养路径。打破传统专业界限,推行“微电子+人工智能”、“半导体+功率器件”、“集成电路+医疗电子”、“集成电路+智能制造”、“光电子+智能感知”等交叉课程模块,培养复合型人才。通过“企业导师进课堂”“学生驻厂实践”“联合攻关项目”等机制,将企业真实需求转化为教学案例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兰州理工大学微电子现代产业学院将以“立足甘肃、辐射西部、面向全国”为定位,持续深化产教融合,着力打造具有明显特色的微电子专业,建成集成电路设计与封装测试领域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;培育产业急需的卓越工程师与高端领军人才,支撑西部集成电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;构建“教学-科研-产业”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,成为我国中西部微电子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支点。
从黄河之滨到产业前沿,从实验室到生产线,兰州理工大学微电子现代产业学院正以“精于微处,砺芯笃行”,书写属于西部的“中国芯”篇章。以微光成炬,点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未来!